4)第380章 为了吃那口醋,先要包顿饺子_重生四合院,开局是八十年代曹志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实人家也是好意,毕竟以陈墙当时的知名度,找个电影挂靠是很容易的。

  但陈老爷子就是不干,非要自己拍,就是不挂靠,并且还亲自跑去电影局拍桌子瞪眼,跟人据理力争。

  最后,可能是确实没有明确的不许私人拍电影的法律法规,加上陈老爷子名气大,人脉广,最后这事儿不了了之。

  电影拍完了,中影却不敢收,因为这部电影是个人拍摄,没有制片厂参与。

  结果这位老爷子再次跑去中影公司拍桌子撒泼,又让中影公司同意收购,但价格压的很低,基本就是成本价收购,完全不按照常规做法收购。

  就这样,《父与子》被中影公司发行,成了当年唯一一部,也是国内唯一一部可以公开在电影院上映发行,却没有制片厂厂标的商业电影。

  据说,这部电影还是个里程碑事件,从那之后,电影的独立制片人制度,才开始引起讨论,并成了一个历史标杆。

  后来的电影制度改革,据说总会拿这部电影说事儿。

  这个时代,陈老爷子也有,名气也依旧,但还没想到那么做。

  毕竟严格来说,陈老爷子能这么做,也是有时代特色的。

  因为他拍《父与子》的时候,已经是1986年了,那时候国家的改革已经比较深化。

  别的不说,起码在那个时期,是允许个人开私营公司的,也允许私人开办电影制作公司的。

  只是当年真正做成民营性质电影公司的个人并不多,且大多都是昙花一现,九十年代后就逐渐消失。

  然而,现在是1983年,连开私人性质的民营公司都不准,更别说开民营性质的电影公司了。

  而且现在的电影厂,基本都是隶属于各个文化局的事业单位,并不像后来那样,都转变成国企性质。

  大规模的政企分开,那还是一九八四年十月份之后的事情了。

  不过曹志强有个优势,那就是他本身就是国企职工,还是能做决策的领导。

  别说曹志强直接控制的红光出版社、华夏音像公司以及红光百货公司这三家国企性质的公司了。

  就说这三家公司的总部——红光机械厂吧,曹志强虽然在里面的表面职位不高,只是个三产办的副主任,却是能真正做决策的人。

  与此同时,他现在还是解决机械厂三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。

  红光机械厂的三产职工很多,超过五千人。

  这其中,除了人数最多的保安科跟运输科外,人数第三多的,就是红光文工团了。

  由于性质特殊,红光文工团本身就是一个科级单位,跟宣传科平级,并不是宣传科下属单位。

  红光文工团当年全盛时期,据说超过一千人,哪怕到了如今,也还有三百多号人,单纯从人数讲,比一些大厂大部队的文工团也毫不逊色。

  现如今,各个单位都在裁撤冗员,其中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bq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