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7章 人生的下限_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说到这儿,陆卫民神色愈发郑重:“阿芝,这年头,对于咱们这些个平头老百姓来说,想读个大学,难于上青天。

  “不瞒你说,当年你陆姐姐考上高中之后,为了她的前途着想,咱家心心念念着要送她去上大学。为了这事,咱家又是托关系,又是找门路,想尽了办法,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年多,可到头来,钱没少花,人情也没少前,事情却没办成。

  “没有办法,上大学的名额实在是太难争取了。现如今,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名额,我真心希望你能够争取一下,不要错过这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。”

  正值特殊年代,不少地方的教育系统乱象环生,有些都快被搞崩溃了。

  在这种大背景下,学制自然无法做到全国统一。

  向阳大队所在的桃源县隶属于南江省,而南江省如今实施的是“五二二”学制小学五年,初中两年,高中两年。

  沈静芝七岁上学,按部就班的读完五年小学和两年初中之后,去年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桃源中学高中部,今年十五岁的她正在读高一。

  按照目前的学制,再读一年,她就可以高中毕业了。

  现在是1976年,高考已经被扔到垃圾堆里将近十年了,至今都没有被捡起来。

  原因无他,对于高考这种选拔方式,上面的认识依旧停留在“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”这一层面上。

  在此期间,高校采取“推荐与选拔相结合”的方式招生,招的都是“群众推荐,领导批准”的“工农兵”。

  其实,选拔什么的,那是次要的,最主要的是推荐。

  只要拿到推荐名额,哪怕是只有小学文化的“工农兵”,也可以踏入大学的殿堂,成为“工农兵学员”也就是“工农兵大学生”。

  与此相反,要是没有得到推荐名额的话,即便你以极其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,也休想要摸到大学的门。

  正因如此,这个年代的大学,生源质量堪忧,连带着教学质量也直线下降,不少大学不得不“大学变小学”挂的是大学的牌子,干的却是扫盲的活儿,教出来的学生只能够达到脱盲的水平,不见得比小学生强多少。

  这种所谓的大学,说实在的,沈静芝有点看不上,不稀罕去上。

  但是,沈静芝不稀罕,原主却很稀罕

  去年,原主初中毕业,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,可戴家却不愿意出钱供她继续读书了。

  当时,素来柔顺的原主一反常态,没有服从戴家的安排,不惜冒着触怒戴家人的风险,竭尽全力说服他们,这才好不容易获得了上高中的机会。

  原主这么做,图什么?还不是图高中毕业之后,能够上大学么。

  是的,原主对读书一事相当执着,一直以来,都心心念念着要进入大学深造。

  奈何她没有什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bq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