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2章 难兄难弟_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家之后,该怎么把日子过下去。”

  听了这话,杨佩琴立刻安心大半,宽慰道:“放心吧,咱们老沈家穷是穷了些,但多养你一个小姑娘,还是不在话下的。往后这日子该怎么过,还怎么过,你大可不必担心日子过不下去。”

  说着,杨佩琴四下张望了一番,凑到沈静芝耳畔,以极低的声音说道:“今儿个你从戴家要回来的一百块钱,虽然都在我这儿放着,但我一分钱都不会动的,都给你留着,留着供你念大学。”

  闻言,沈静芝心中感动不已,可越是感动,她越是无法接受这一安排。

  原因无他,沈静芝不是原主,她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原主的父亲用生命换回来的抚恤金。

  沈静芝想了想,轻声道:“推荐上大学的名额,我最终能不能够拿到手,现在还是个未知数。就算我当真拿到了名额,获得了上大学的资格,那也得要等到明年秋天,才能够去上大学。一年之后的事情,没必要着急,急也急不来,所以说,上大学的费用什么的,暂且不用管它。依我之见,钱要花在刀刃上,当务之急是带二伯去大医院看病。”

  沈静芝口中的“二伯”,自然就是杨佩琴的二儿子。

  话说,杨佩琴共有四个儿子,除了大儿子之外,其他三个儿子都或多或少读过些书。

  尤其是二儿子沈广林和三儿子沈广淼,五十年代的时候,他俩先后进入大学深造,因此而轰动一时,闻名十里八乡。

  要知道,在五十年代,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%以上,有时候,整个村子里面都未必能够找出一个识字之人来,更何况是大学生。

  在当时的农村,对于很多人来说,上大学,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大学生,那更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。

  事实上,要不是杨佩琴为抵御外寇做出过贡献,于国有功,那两个上大学的名额,根本就不可能落在沈广林和沈广淼这两个寻常农家小伙的头上。

  沈广林和沈广淼获得了宝贵的深造机会,这无疑是幸运的。

  但很可惜,这幸运没能一直延续下去,很快不幸就悄然降临。

 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,杨佩琴一定会拦着两个儿子,不让他俩去读这个劳什子的大学。

  要知道,沈广淼大学毕业之后,被分配到了水电站,结果工作没几年,就有敌特跑来搞破坏,企图毁掉国家和人民倾注无数心血方才得以建成的水电站。

  为了保卫水电站,沈广淼与敌特斗智斗勇,最终同归于尽,壮烈牺牲,付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
  如果说沈广淼是难弟,那么沈广林就是难兄他虽然保住了性命,却......生不如死。

  沈广林大学毕业之后,留校任教,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备受尊敬的大学老师,高级知识分子,可谓是年少有为。

  可惜好景不长,十年前,不知为何,沈广林突然受了重伤。

  尽管捡回了一条性命,但从那以后,沈广林便神志不清了。

  更糟糕的是,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,沈广林就会情绪失控,发疯自残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bq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