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66章 有借无还_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沈广燚夫妇的建议是,这个铁饭碗,不妨由沈广燚来代为保管,等到十几年之后,沈兰川长大成人了,届时再让沈广燚将其转交到沈兰川手里。

  如此一来,这十几年里,沈广燚就有了稳定的收入,就可以不断的贴补家用,更好的照顾家人,而十几年之后,沈兰川从沈广燚手里接过铁饭碗,立刻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不但自己生活有保障、前程无忧,就连他爸沈广林也可以老有所养、晚年无忧。

  简而言之,倘若杨佩琴同意将铁饭碗转交给沈广燚,就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,阖家欢乐。

  沈广燚夫妇给出的这番说辞堪称完美,深深打动了杨佩琴。

  不过,杨佩琴并没有立马就答应下来。

  毕竟,十几年之后的事情......很难说。

  沈广燚夫妇很清楚杨佩琴心里在顾虑些什么,不等她把话挑明,他们夫妇便指天发誓,十几年之后,他们一定会信守承诺,将铁饭碗如约归还给沈兰川,决不食言!

  眼见杨佩琴还在犹豫,不肯松口,沈广燚夫妇主动提出,愿意立下保证书,不仅保证如约归还铁饭碗,还保证在归还之前绝不提出分家,并且每月上交五块钱的家用,作为借用铁饭碗的补偿。

 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,杨佩琴终于松口,将属于二房的铁饭碗暂借给了四房。

  如此一来,原本只是公社中学代课老师的沈广燚,摇身一变,成了城里有编制的老师。

  自那以后,沈广燚不但工作稳定,工资暴涨,还落户县城,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,吃上了商品粮。

  且,从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沈广燚本人,他的妻女也跟着受益来到县城工作不久,沈广燚就申请到了职工宿舍,随即领着妻女搬了过去,四房一家三口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。

  由此可见,在这个年代,一个铁饭碗是多么的有用。

  这么有用的铁饭碗,四房是否从一开始,就打定主意来个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,沈兰川不得而知。

  但,沈兰川心里很清楚,至少在三年前,四房就不打算信守承诺,如约归还铁饭碗了。

  三年前的春节,四房一家三口回沈家过年。

  沈家的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玩的时候,四房的独女沈佳妮不经意间抱怨了几句:“我妈老是在我耳边唠叨,说什么以后我是要接替我爸当老师的,成绩不好怎么行?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行。嗨,天天说天天说,烦都烦死了!”

  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

  一听这话,沈兰川心里就咯噔一下,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劲。

  要知道,在沈兰川很小的时候,杨佩琴就告诉他说,别看现在他爸神志不清,以前他爸可是光荣的人民教师,希望他长大之后,能够子承父业,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。

  那么,成为人民教师难么?

  对于别人来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bq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